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。
文章于 2021年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被微信屏蔽
今年春天,我们计划让母亲到我家来住段日子。因为疫情耽误了,直到八月下旬,国内疫情基本风平浪静了,母亲才来到我家。
上次母亲来我家小住,还是去年夏天。那次她在我家住了四个月,是我们团聚的时间比较久的一次。
现在回看,一年时间,国内国外似乎都换了天地。
母亲81岁了,身体还很硬朗,腿脚虽然没有以前那么有力,但在同龄人当中,还算得上麻利。白天我们上班,母亲自己在家,做午饭,看看书,遛遛弯,还帮我打扫卫生。我怎么告诉她不要做,她总是不听。
母亲在,我的厨房变得整洁,犄角旮旯的灰尘没了,就连花儿和小鱼看起来也精神抖擞的。
母亲喜欢看书,因为得了白内障,看书拿个放大镜,很费力。我说带你去做手术吧,母亲听我介绍手术很简单就同意了。哪知,母亲一生很少生病,真坐上轮椅要推进手术室的时候,我发现母亲的手冰凉。
我赶紧将我的一块护身符玉佩放入母亲手中,说:“妈,别担心,手术时你就握着,肯定顺利的。”
主刀医生是我朋友的姐姐,很关照,又安慰了几句,母亲才忐忑地进了手术室。
手术时间不长,半个小时母亲就出来了,随后几天检查,上药水,揭去遮挡的纱布,母亲兴奋着东张西望,高兴地说:“这回看清楚了,真亮堂,原来你的衣服颜色这么鲜艳啊。”体会着母亲那一刻的开心,我觉得心里特别满足。
母亲先后做了两只眼睛的手术,我们也折腾了一个来月,每天往医院跑。虽然母亲住院时基本不需要照顾,我还是坚持多陪她,帮她记好上药水的时间,订饭送饭,剥水果给她。每次我出现在病房,她的病友们就赞不绝口,夸我这个闺女好。我注意到,母亲听到那些夸赞,比夸她自己还要开心。
有一天她打完针,我单位走不开,就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,“让你女婿去医院接你回家吧。”母亲一听不是我去,嘟囔着说:“他步子大,我跟不上。”
我明白了。母亲对女婿还不够亲近,她在户外要遮挡一只眼睛,走路需要搀扶。母亲一生不习惯被人照顾,更不愿意麻烦别人。我决定自己去接她,告诉她在医院多等我一阵,我开完会就去。母亲愉快地答应了。
想想,那段母亲做手术不舒服的日子,却是我们母女难得的非常亲密的时光。
人和人,不管是什么关系,有时候都需要在这些看起来“麻烦”和“琐碎”的打扰中建立更深切的情感。我感到,手术后,母亲对我更加信任和依赖了。
其实,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并不多。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,一共八年的时间我们是在一起生活的,但那时候母亲不是完全属于我的,她属于整个家庭,属于父亲、哥哥和姐姐们,属于家务,属于工作......
细算一下,母亲和我在一起属于彼此的时光,真的没多少。16岁到26岁时,我在外求学和当教师,每年还有两个假期可以回家和母亲团聚。之后到了企业工作,就只能在法定假日或者休假时回去看母亲,那时候起我们每年在一起的时间,只有个位的天数了。
从16岁离开家门那天起,我和母亲的交流就比较少了,一周一封信又能说多少事呢?后来电话普及,我们的沟通可以实时了,但我有我的生活环境,如意不如意我已经习惯自己消化了。刚到企业那几年,我的压力很大,面对繁重的营销任务,我吃不好睡不着。有一次和母亲打电话,说起这样的境况,电话里的母亲竟然着急得哭了。从此我再也不敢告诉她什么不好的消息了。母亲是不是也是如此呢?她的喜怒哀乐,我也不很清楚。
再大一点,电话里更加是变得只报喜不报忧,似乎永远是有好事发生了,还有不少好事即将发生,似乎从来没有忧愁和烦恼似的。然而真实的世界怎会如此呢?我觉得自己从16岁开始,就加速成年了。我不得不让自己坚强起来,去面对世界,面对不了世界的时候,我就面对自己。
我深知,母亲对我是爱的,只是她的子女多,她顾不过来,而我又是那样贪婪,总想得到她独属于我的爱。
记忆中有两个片段,母亲是独属于我的。
大约是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1984年的冬天,十二月的样子,外边天寒地冻,我放学比哥哥姐姐早,进屋见到母亲,对她喊头疼,喊身上冷。母亲用手摸摸我的额头和脸颊,然后取出体温计让我夹在腋下,三分钟后,温度计显示39度。
母亲着急了,不容分说帮我穿上大棉袄,把红色绒线滑冰帽戴在我的头上,帽檐压得低低的,又麻利地给我系上围巾,围住鼻子和脸颊,只露出两只眼睛。
母亲随后自己穿好衣服,背起我去医院。外边已经黑了,真的好冷啊,风吹得我睁不开眼睛,我也无力睁眼睛,迷迷糊糊地伏在母亲肩头。
那一段去医院的路并不近,足有2公里,母亲只有九十多斤重,个头也不高,而我小时候是个小胖墩,可以想象母亲背着我的艰难。
这件事母亲可能都忘记了,我却一直记得她当时着急的样子,记得当时病得晕乎乎的自己伏在母亲肩头的温暖。
另一个片段,是母亲给我读故事。
母亲是中学老师,要上课、备课,在学校忙,回到家里更忙,做饭、洗衣服,自己还要进修学习,照顾我们四个子女。记得那时候我大概9岁,有一天我放学回了家,母亲在外屋淘米煮饭,我在屋里翻看小人书。母亲把米下了锅,就走进屋来,我那时候识字量不大,就让母亲给我念,母亲答应了,和我并排坐在炕沿边,轻声给我读起故事来。
外面的饭锅热闹地翻滚着,有一点点米饭的香味飘进来,而屋内极静,只有母亲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我的耳畔。
直到今天,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本小人书叫《卧薪尝胆》,讲的是勾践为了复国,范蠡将西施献给吴王的故事。母亲一页一页给我读着,我听得极认真,到现在我还记得书里的一句话,“为国捐躯,不惜区区一身。”说的是西施的自我牺牲精神,母亲读到这句时声音里充满感情,想来她被西施的大义感动了。而我永远记得的,是依偎在母亲身边听她清脆的声音给我念书听时的快乐。
我喜欢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时光,不管过了多久,那些时光都成了我生命中最温暖的记忆。
只是我离开母亲确实是早了一些,和母亲的团聚少了,在她面前,我似乎总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。回想起来,我竟然没有和母亲吵过嘴,几乎没有忤逆过她的意愿。仿佛一个信念在我心里扎了根,不能让母亲为我担心、操心,不能让母亲不开心。这几乎成了我的信念和半生的追求。虽然有时候,我也盼望着,如果也能有那样的时候,我可以把自己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向母亲敞开倾诉,那该多好。
母亲一点点地老了,虽然她身体很好,但是年龄毕竟大了。前年十月我回了趟老家,只住了一晚就要走。出门时和她告别,母亲站在门里,她那不舍的眼神让我心疼,蓦然有种将三岁的孩子留在家里的感觉。
我想母亲慢慢会活成小孩子,而我,终于也长成了母亲。
和母亲的分别总是让我难过的。
在我25岁那一年,我失恋了。春节放假在家也一直郁郁寡欢。那段时间感觉很疲惫,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头。母亲一定是察觉了,可是她什么也没问。其实她那时候说什么,对我又有多少作用呢?我的痛只有靠自己慢慢分解稀释了。
等我要回学校的时候,母亲送我,在寒风里站在路边等去火车站的小客车。我心里充满难过,第一次那么留恋家,留恋母亲,第一次对一个人在外充满恐惧。
从小就离开家,对于我,离别早已是稀松平常的了,可是那天我真的很难过。车来了,我默默地登上车,回看母亲在车下挥着手,她的眼神里满是关切,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。为了母亲,我还是得好好的啊,好好工作和生活。
母亲,是我心里的力量。这些年里,我遇到很多挫折,有很多痛苦的时刻,我都想着,我要好好的,不能让母亲为我难过,这个想法支撑着我,度过了不少难关。
记得有一年的腊月里,好像是二十三之前某天晚上,我放假在家和母亲给去世的爷爷奶奶、姥姥姥爷烧过纸钱,慢慢往家走。母亲对我说:“等我不在了,你记得给我扎两头牛烧了。下辈子,我不想再活得这么累了。”
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母亲如此郑重地嘱咐我什么,答应了,不敢有丝毫忘记,心里却是非常地痛。
母亲这辈子太不容易了,工作、学习、照顾家庭和子女,还有侄儿侄女、带孙女......母亲好像从来都没有停下来过。我从来没有听到她抱怨过,也没有见她和别人攀比。她简朴、善良、聪慧,骨子里有点倔强,又通情达理。她没有去过跳舞健身,她的锻炼都在家务上,她的劳动,就是养生,她的阅读,就是养心。所以,母亲一生几乎没什么大毛病,这是上天给她的公平和奖励。
一辈子,母亲也不会对别人提要求,她面对世界的态度就是给与,她对自己的孩子不会很亲昵,但是她肯为她们无私地付出,尽着自己的能力,要钱出钱,要力出力。她的痛苦在于,自己年龄大了,别人也不需要她付出了,她不愿意自己变得没有价值似的,更不愿意自己成为孩子们的负担。
现在想想,我带母亲旅游的次数还是太少了。她腿脚很好的时候,我曾经带她去过华东、大连、呼伦贝尔,那时候母亲完全能跟上旅游团的步伐,后来几年,再要带她出门,她就说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太紧了,她走不动了。而我又是路痴,不跟旅行社就找不到东南西北,所以终于没有带母亲走一趟慢游的旅行。
村上春树说:我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,其实不是,人是一瞬间变老的。
母亲这几年身体有点小毛病,精力没有那么旺盛了。我想她一定不适应,因为她对“老”没有经验,她对未来应该是忐忑的,也是底气不足的,她惟一的底气大概是儿女拉着她的手,守护在她的身边,只有这样才会让她的内心更多一些勇气吧。
这次母亲小住,她用上了哥哥买的新手机,我教她怎么用微信听书,母亲一学就会,如获至宝,每天听得如痴如醉,最近已经听完了《庆余年》、《平凡的世界》等大部头,让我羡慕不已,有空的时候,我和母亲会讨论一下国内国外的新闻,母亲头脑依然清晰,反应迅速,不愧是50年代保送的师范生。
母亲的好身体,是我们的福气,母亲的聪慧,也是我们四个子女的幸运。我只有默默祈祷,惟愿我们母女的缘分延续得可以久一点,更久一点。
天之大
词:陈涛
妈妈 月光之下
静静的 我想你了
静静淌在血里的牵挂
妈妈 你的怀抱
我一生爱的襁褓
有你晒过的衣服味道
妈妈 月亮之下
有了你 我才有家
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
思念 何必泪眼
爱长长 长过天年
幸福生于会痛的心田
天之大
唯有你的爱 是完美无瑕
天之涯
记得你用心传话
天之大
唯有你的爱 我交给了他
让他的笑像极了妈妈
【作者简介】绿风:70后,国企职工。喜欢阅读,码字,交有趣的朋友。一枚园地耕耘者。
(本文编辑:一枚)
关注一枚园地,分享时代心声,共筑心灵家园。
一枚园地lll 一枚园地ll 一枚新园地
谢谢大家一起帮忙点“在看”和转发,帮助更多读者找到一枚园地的新家。
征稿:
一枚园地,我手写我心。欢迎您投稿。
投稿邮箱:yimeiyuandi@163.com编辑微信:mei94539 (请注明“投稿”)
民声III(38)|| 丁东:饥荒年代三件事
说事儿(30)|| 江棋生:人的一生中,有些日子是终身难忘的
民声III(36)|| 王东成教授:我的父亲母亲
民声III (33) || 子欲养而亲不待
园地精彩回顾(1)|| 方方日记接力MV最终版
园地精彩回顾(2)|| 竹林风影:大姐
园地精彩回顾(3)|| 竹林风影:我从小说假话
园地精彩回顾(4)|| 柏拉图的玫瑰:尊严地老去
园地精彩回顾(5)|| 三少爷的剑:咏怀
园地精彩回顾(6)|| 马老师和他的自救之策
园地精彩回顾(7)|| 小葡萄:请说出你的故事,我愿意爱你
一枚新园地
我手写我心
其他
民声III(40)|| 母亲,我生命中永远的温暖
六十年前的父亲和母亲。摄于1960年11月8日。(照片由作者提供)
那时候母亲不是完全属于我的,她属于整个家庭,属于父亲、哥哥和姐姐们,属于家务,属于工作......
母亲,生命永远的温暖
绿风 | 文
今年春天,我们计划让母亲到我家来住段日子。因为疫情耽误了,直到八月下旬,国内疫情基本风平浪静了,母亲才来到我家。
上次母亲来我家小住,还是去年夏天。那次她在我家住了四个月,是我们团聚的时间比较久的一次。
现在回看,一年时间,国内国外似乎都换了天地。
母亲81岁了,身体还很硬朗,腿脚虽然没有以前那么有力,但在同龄人当中,还算得上麻利。白天我们上班,母亲自己在家,做午饭,看看书,遛遛弯,还帮我打扫卫生。我怎么告诉她不要做,她总是不听。
母亲在,我的厨房变得整洁,犄角旮旯的灰尘没了,就连花儿和小鱼看起来也精神抖擞的。
母亲喜欢看书,因为得了白内障,看书拿个放大镜,很费力。我说带你去做手术吧,母亲听我介绍手术很简单就同意了。哪知,母亲一生很少生病,真坐上轮椅要推进手术室的时候,我发现母亲的手冰凉。
我赶紧将我的一块护身符玉佩放入母亲手中,说:“妈,别担心,手术时你就握着,肯定顺利的。”
主刀医生是我朋友的姐姐,很关照,又安慰了几句,母亲才忐忑地进了手术室。
手术时间不长,半个小时母亲就出来了,随后几天检查,上药水,揭去遮挡的纱布,母亲兴奋着东张西望,高兴地说:“这回看清楚了,真亮堂,原来你的衣服颜色这么鲜艳啊。”体会着母亲那一刻的开心,我觉得心里特别满足。
母亲先后做了两只眼睛的手术,我们也折腾了一个来月,每天往医院跑。虽然母亲住院时基本不需要照顾,我还是坚持多陪她,帮她记好上药水的时间,订饭送饭,剥水果给她。每次我出现在病房,她的病友们就赞不绝口,夸我这个闺女好。我注意到,母亲听到那些夸赞,比夸她自己还要开心。
有一天她打完针,我单位走不开,就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,“让你女婿去医院接你回家吧。”母亲一听不是我去,嘟囔着说:“他步子大,我跟不上。”
我明白了。母亲对女婿还不够亲近,她在户外要遮挡一只眼睛,走路需要搀扶。母亲一生不习惯被人照顾,更不愿意麻烦别人。我决定自己去接她,告诉她在医院多等我一阵,我开完会就去。母亲愉快地答应了。
想想,那段母亲做手术不舒服的日子,却是我们母女难得的非常亲密的时光。
人和人,不管是什么关系,有时候都需要在这些看起来“麻烦”和“琐碎”的打扰中建立更深切的情感。我感到,手术后,母亲对我更加信任和依赖了。
其实,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并不多。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,一共八年的时间我们是在一起生活的,但那时候母亲不是完全属于我的,她属于整个家庭,属于父亲、哥哥和姐姐们,属于家务,属于工作......
细算一下,母亲和我在一起属于彼此的时光,真的没多少。16岁到26岁时,我在外求学和当教师,每年还有两个假期可以回家和母亲团聚。之后到了企业工作,就只能在法定假日或者休假时回去看母亲,那时候起我们每年在一起的时间,只有个位的天数了。
从16岁离开家门那天起,我和母亲的交流就比较少了,一周一封信又能说多少事呢?后来电话普及,我们的沟通可以实时了,但我有我的生活环境,如意不如意我已经习惯自己消化了。刚到企业那几年,我的压力很大,面对繁重的营销任务,我吃不好睡不着。有一次和母亲打电话,说起这样的境况,电话里的母亲竟然着急得哭了。从此我再也不敢告诉她什么不好的消息了。母亲是不是也是如此呢?她的喜怒哀乐,我也不很清楚。
再大一点,电话里更加是变得只报喜不报忧,似乎永远是有好事发生了,还有不少好事即将发生,似乎从来没有忧愁和烦恼似的。然而真实的世界怎会如此呢?我觉得自己从16岁开始,就加速成年了。我不得不让自己坚强起来,去面对世界,面对不了世界的时候,我就面对自己。
我深知,母亲对我是爱的,只是她的子女多,她顾不过来,而我又是那样贪婪,总想得到她独属于我的爱。
记忆中有两个片段,母亲是独属于我的。
大约是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1984年的冬天,十二月的样子,外边天寒地冻,我放学比哥哥姐姐早,进屋见到母亲,对她喊头疼,喊身上冷。母亲用手摸摸我的额头和脸颊,然后取出体温计让我夹在腋下,三分钟后,温度计显示39度。
母亲着急了,不容分说帮我穿上大棉袄,把红色绒线滑冰帽戴在我的头上,帽檐压得低低的,又麻利地给我系上围巾,围住鼻子和脸颊,只露出两只眼睛。
母亲随后自己穿好衣服,背起我去医院。外边已经黑了,真的好冷啊,风吹得我睁不开眼睛,我也无力睁眼睛,迷迷糊糊地伏在母亲肩头。
那一段去医院的路并不近,足有2公里,母亲只有九十多斤重,个头也不高,而我小时候是个小胖墩,可以想象母亲背着我的艰难。
这件事母亲可能都忘记了,我却一直记得她当时着急的样子,记得当时病得晕乎乎的自己伏在母亲肩头的温暖。
另一个片段,是母亲给我读故事。
母亲是中学老师,要上课、备课,在学校忙,回到家里更忙,做饭、洗衣服,自己还要进修学习,照顾我们四个子女。记得那时候我大概9岁,有一天我放学回了家,母亲在外屋淘米煮饭,我在屋里翻看小人书。母亲把米下了锅,就走进屋来,我那时候识字量不大,就让母亲给我念,母亲答应了,和我并排坐在炕沿边,轻声给我读起故事来。
外面的饭锅热闹地翻滚着,有一点点米饭的香味飘进来,而屋内极静,只有母亲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我的耳畔。
直到今天,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本小人书叫《卧薪尝胆》,讲的是勾践为了复国,范蠡将西施献给吴王的故事。母亲一页一页给我读着,我听得极认真,到现在我还记得书里的一句话,“为国捐躯,不惜区区一身。”说的是西施的自我牺牲精神,母亲读到这句时声音里充满感情,想来她被西施的大义感动了。而我永远记得的,是依偎在母亲身边听她清脆的声音给我念书听时的快乐。
我喜欢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时光,不管过了多久,那些时光都成了我生命中最温暖的记忆。
只是我离开母亲确实是早了一些,和母亲的团聚少了,在她面前,我似乎总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。回想起来,我竟然没有和母亲吵过嘴,几乎没有忤逆过她的意愿。仿佛一个信念在我心里扎了根,不能让母亲为我担心、操心,不能让母亲不开心。这几乎成了我的信念和半生的追求。虽然有时候,我也盼望着,如果也能有那样的时候,我可以把自己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向母亲敞开倾诉,那该多好。
母亲一点点地老了,虽然她身体很好,但是年龄毕竟大了。前年十月我回了趟老家,只住了一晚就要走。出门时和她告别,母亲站在门里,她那不舍的眼神让我心疼,蓦然有种将三岁的孩子留在家里的感觉。
我想母亲慢慢会活成小孩子,而我,终于也长成了母亲。
和母亲的分别总是让我难过的。
在我25岁那一年,我失恋了。春节放假在家也一直郁郁寡欢。那段时间感觉很疲惫,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头。母亲一定是察觉了,可是她什么也没问。其实她那时候说什么,对我又有多少作用呢?我的痛只有靠自己慢慢分解稀释了。
等我要回学校的时候,母亲送我,在寒风里站在路边等去火车站的小客车。我心里充满难过,第一次那么留恋家,留恋母亲,第一次对一个人在外充满恐惧。
从小就离开家,对于我,离别早已是稀松平常的了,可是那天我真的很难过。车来了,我默默地登上车,回看母亲在车下挥着手,她的眼神里满是关切,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。为了母亲,我还是得好好的啊,好好工作和生活。
母亲,是我心里的力量。这些年里,我遇到很多挫折,有很多痛苦的时刻,我都想着,我要好好的,不能让母亲为我难过,这个想法支撑着我,度过了不少难关。
记得有一年的腊月里,好像是二十三之前某天晚上,我放假在家和母亲给去世的爷爷奶奶、姥姥姥爷烧过纸钱,慢慢往家走。母亲对我说:“等我不在了,你记得给我扎两头牛烧了。下辈子,我不想再活得这么累了。”
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母亲如此郑重地嘱咐我什么,答应了,不敢有丝毫忘记,心里却是非常地痛。
母亲这辈子太不容易了,工作、学习、照顾家庭和子女,还有侄儿侄女、带孙女......母亲好像从来都没有停下来过。我从来没有听到她抱怨过,也没有见她和别人攀比。她简朴、善良、聪慧,骨子里有点倔强,又通情达理。她没有去过跳舞健身,她的锻炼都在家务上,她的劳动,就是养生,她的阅读,就是养心。所以,母亲一生几乎没什么大毛病,这是上天给她的公平和奖励。
一辈子,母亲也不会对别人提要求,她面对世界的态度就是给与,她对自己的孩子不会很亲昵,但是她肯为她们无私地付出,尽着自己的能力,要钱出钱,要力出力。她的痛苦在于,自己年龄大了,别人也不需要她付出了,她不愿意自己变得没有价值似的,更不愿意自己成为孩子们的负担。
现在想想,我带母亲旅游的次数还是太少了。她腿脚很好的时候,我曾经带她去过华东、大连、呼伦贝尔,那时候母亲完全能跟上旅游团的步伐,后来几年,再要带她出门,她就说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太紧了,她走不动了。而我又是路痴,不跟旅行社就找不到东南西北,所以终于没有带母亲走一趟慢游的旅行。
村上春树说:我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,其实不是,人是一瞬间变老的。
母亲这几年身体有点小毛病,精力没有那么旺盛了。我想她一定不适应,因为她对“老”没有经验,她对未来应该是忐忑的,也是底气不足的,她惟一的底气大概是儿女拉着她的手,守护在她的身边,只有这样才会让她的内心更多一些勇气吧。
这次母亲小住,她用上了哥哥买的新手机,我教她怎么用微信听书,母亲一学就会,如获至宝,每天听得如痴如醉,最近已经听完了《庆余年》、《平凡的世界》等大部头,让我羡慕不已,有空的时候,我和母亲会讨论一下国内国外的新闻,母亲头脑依然清晰,反应迅速,不愧是50年代保送的师范生。
母亲的好身体,是我们的福气,母亲的聪慧,也是我们四个子女的幸运。我只有默默祈祷,惟愿我们母女的缘分延续得可以久一点,更久一点。
天之大
词:陈涛
妈妈 月光之下
静静的 我想你了
静静淌在血里的牵挂
妈妈 你的怀抱
我一生爱的襁褓
有你晒过的衣服味道
妈妈 月亮之下
有了你 我才有家
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
思念 何必泪眼
爱长长 长过天年
幸福生于会痛的心田
天之大
唯有你的爱 是完美无瑕
天之涯
记得你用心传话
天之大
唯有你的爱 我交给了他
让他的笑像极了妈妈
一枚园地,我手写我心。欢迎您投稿。
投稿邮箱:yimeiyuandi@163.com编辑微信:mei94539 (请注明“投稿”)
点击阅读更多
民声III(38)|| 丁东:饥荒年代三件事
说事儿(30)|| 江棋生:人的一生中,有些日子是终身难忘的
民声III(36)|| 王东成教授:我的父亲母亲
民声III (33) || 子欲养而亲不待
园地精彩回顾(1)|| 方方日记接力MV最终版
园地精彩回顾(2)|| 竹林风影:大姐
园地精彩回顾(3)|| 竹林风影:我从小说假话
园地精彩回顾(4)|| 柏拉图的玫瑰:尊严地老去
园地精彩回顾(5)|| 三少爷的剑:咏怀
园地精彩回顾(6)|| 马老师和他的自救之策
园地精彩回顾(7)|| 小葡萄:请说出你的故事,我愿意爱你
一枚新园地
我手写我心